楔子

我在研究所二年級上學期
因為只剩下五個學分
所以修了鄭維容老師的課程
雖然耳聞了作業可能很多以及上課是討論為主
但是因為對於這個主題極大的興趣
所以還是選了 XD

在簡介完所有的課程之後
全班的同學談起了自己學習語言的經驗
因為聽完之後 我忽然發覺可以歸納出一些東西
所以就打了這篇文章

如果你想跳著看:


一、所有同學的經驗
二、整合出來的結論
三、建議

一、所有同學的經驗

第一個同學P
他說他覺得自己可以學會
主要是因為覺得快樂
而且當時接觸教會
陪著傳教士唱英文歌
雖然不知道意思
但是覺得是一種很優美的語言
就這樣開始了自己學習英文的歷程

第二個同學C
則是因為曾經當過國中的英文小老師
當上完一堂課時
就必須上台念剛剛教過的字彙
因為上台有時候會覺得不太會
加上強烈的責任感
所以在練習下就有了成長
之後參加比賽
雖然緊張但是有更多的練習機會
並認為這些緊張是促進性的(facilitative)

第三個同學W
因為開始學英文時覺得很順利加上有成就感
考試都可以很高分
所以就產生了興趣
但是後來一上高中
就忽然覺得難度差非常多
單字怎麼背都背不完
後來去科X美語上課
找回了自己的興趣、自信
願意讀加上有練習機會
以及持之以恆的動力
所以就成功了

第四個同學A
是因為有興趣
小時候看外國人電影
覺得外國人都長得不一樣
很帥
說話又好聽
加上想跟外國人結婚
又不可能叫他學中文
(我對這句話有深深的反思)
所以開始了學英文的旅程
後來也是因為英文考不錯而有成就感
覺得學要喜歡才會主動了解
在學德文的過程中
覺得聽要想辦法多塑造環境
並且要有興趣才會多接觸

第五個同學L
也是因為高分帶來成就感而開始
因為會與其他科目有落差
聽大X說英語時覺得很優美
所以開始學習母語人士的說話方式
覺得聽力雖然是大障礙
但是不可以放棄
因為只要一產生排斥的心態就沒機會了
口說是目前最大的瓶頸

第六個同學也是L
國小雖然學過,但是覺得很難
高中單字負擔變很多
到了大學
很喜歡閱讀,但是沒有練說的機會
所以去地X村美語
專挑外國人開的課程練習
原因是因為剛好外國人的課程很有趣
所以口說自然就有了進步
覺得自己學英文是工具性的動機

二、整合出來的結論

敘述重點摘要表
正向因素同學           負向因素
快樂、有興趣、環境(教會)P
責任感C
成績好有成就感、自信、興趣、持之以恆W
興趣、優美、考不錯而有成就感A
高分有成就感L因瓶頸而產生的排斥心理
塑造學習語文的環境覺得難,有負擔


三、建議


1.  教學時必須想辦法讓學生獲得好的成績
2.  國高中銜接必須好好加強,以免產生瓶頸進而排斥
3.  若有可能,設法引發興趣,以及會經常接觸的環境,會是成功的好方法

雖然採樣很少
也沒有深入訪談
但是從這六個例子中
我們不難發現在台灣盛行考試的教育制度下
能夠考的不錯
進而獲得成就感
對於台灣的學子是非常重要的

坊間目前有很多老師都會強調
只要英文能力好
考試考不好沒關係
我想如果家中很有錢
可以丟出去國外
應該是的確可以這樣說
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金錢能力
那台灣的教育系統真的是跑不掉要考試的
那既然跑不掉
而且考不好又會減損學生的興趣
只照顧到英文能力的說詞實在是沒有道理

英文能力與考試能力可以劃上等號嗎
我想不行
所以新一代的台灣英文教師
應該要可以兼顧學生考試的能力以及基本能力的培養

而因為有瓶頸而產生排斥心理
則是國中升高中的一大問題
因為國三與高一的英文課本
不管是單字的數量或是課文的難度
都有極大的差距
我們不妨反思在前段給予學生太小的壓力
是不是等同於在後段讓學生完全沒有抵抗的能力
如果是
那唯一的解決方案
恐怕只有在讓學生感覺到無法抵抗前
盡量加高他的能力了

至於引發興趣以及創造環境
我想台灣對於英文學習而言
已經是友善到不行的環境了
所以這部份
我就不贅述
需要的
大概只剩下父母的支持與自己的努力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usa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